懷孕之後才發現,原來要當一個媽媽還有養小孩真的不容易啊~
也是到了待產階段才知道有"待產包"這個東西!
第一次生產,待產包該準備哪些東西呢?
相信有很多跟我一樣第一次的媽媽對於這些東西很陌生,
沒關係,要感謝網路上熱情分享的前輩媽媽們整理的非常清楚呢!
懷孕之後才發現,原來要當一個媽媽還有養小孩真的不容易啊~
也是到了待產階段才知道有"待產包"這個東西!
第一次生產,待產包該準備哪些東西呢?
相信有很多跟我一樣第一次的媽媽對於這些東西很陌生,
沒關係,要感謝網路上熱情分享的前輩媽媽們整理的非常清楚呢!
在生產前幾乎都待在家待產的我每天都在爬文,
第一次當媽媽的心情特別緊張,
懷孕前期幾乎沒甚麼症狀的我,在待產期間開始出現了一些症狀,
很頻尿,常常在半夜要起床上廁所,
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也變得很頻繁,
因為做試管療程,回診的次數增加了,
常常下班過去時都又累又餓,
讓我很驚喜的是
送子鳥還會替客戶準備小點心,
平常他們就有一個自助免費的咖啡吧,
在11月初月經來的時候就開始了我的植入週期,
不知道怎麼說在這次開始服用植入藥時有種特別的緊張感。
現在的我已經是植入後在家休養的狀態,
等下次回診就是驗孕的時候啦!
希望成果是好的~ 就是我今年最棒的聖誕禮物了!
最近大家討論熱絡的五倍券即將發放了!
這次有好幾種領取方式和各大業者紛紛推出的優惠專案,
領取前在網路上看了大家分享的懶人包,最後決定用電子綁定的,
這裡截取一些五倍券領取的管道和平台,大家可以評估看看哪種方式最適合自己唷~
上個月分享了個人瘦身保養的小技巧,最近姊妹們有好幾個不約而同的問我要凍卵前有沒有做甚麼特別的保養準備工作,其實在先前做過不少「養卵」功課,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覺得很有用的一篇文章,很多女性都是等到取出卵子後,才發現卵子品質不佳,後續囊胚發育不理想,要如何從忙碌的生活中來改善,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取卵前,請開始調養身體,如果能持續保持以下建議的話,更好!!
1. 持續運動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進而幫助卵子健康,建議一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要達130下。千萬不要過度運動或節食,最好將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24之間。
施打疫苗的過程比我想像中順利快速,前後一小時內就離院了,
我是在台北某間大醫院進行施打,大約是晚上七點半的時候報到,
可能是接近預約時段結束所以沒甚麼人排隊,
在醫院門口一樣會先消毒、測量體溫、並出示身分證供查詢是否為該時段施打的人,確認後會拿到一份資料,接著進入施打區域後也有專人指引,旁邊的指示牌也都有清楚標示下一站的位置,即使工作人員很忙碌也可以有依循,會先填寫資料的桌子,一旁的護理師和志工也都很熱心且耐心地回答大家的問題,填寫完資料後就到下一站掛號報到,然後才到診間與醫師問診,問診過程也很快速,我只被醫師問有沒有懷孕,然後請我看一下桌上的注意事項就出診間了,醫師一整天應該講了上千次一樣的話,我都還沒坐下就出來了哈哈!
疫苗最近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每天打開電視新聞都一定會有報導。
最近大家談論的熱話題大概就是4/21起開放Covid-19疫苗自費接種,將提供1萬劑疫苗供有特殊需求的民眾施打,對象以商務人士、出國工作、留學、就醫等族群為主。
身邊有些孕婦以及正在準備懷孕的朋友們也在談論要不要施打,又怕有甚麼風險,上網爬了一些報導以及國外文獻,建議有再接受賀爾蒙治療的要停藥28天再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施打,因為目前文獻研究資料也沒有很充足的可以證明施打疫苗對備孕中婦女的影響,要擔心的應該是施打的副作用吧,畢竟副作用因人而異。
爬文的時候有看到一篇可以讓大家參考看看的國外文獻,大多數文章指出,因現階段累積的臨床統計仍然沒有很充足,僅提出建議說,在施打疫苗後建議可以有一兩個月的時間讓抗體能完全settled,不過有看到比較肯定的說法是,如果施打完疫苗有過敏反應或其他副作用的,最好由醫師評估確認問題後再準備懷孕。
近幾年台灣的"凍卵意識"萌芽,歌手Hebe田馥甄發願凍卵,多名藝人行動,如林志玲、宋慧喬、陳喬恩、蔡淑臻、舒淇等,國外知名大型企業提供員工凍卵福利,直接補助女性員工凍卵,像Apple、Facebook、Google、Netflix,凍卵讓女性掌握生育自主權,過好自己的自信人生,不再因為年齡將就,草草結婚,生育保險,多一個備用更安心。
但也有人批評,這項政策是在向員工傳達工作比家庭重要的訊息。
在上述這些很炫的科技公司裡,員工享有的各式各樣福利總是為人津津樂道,其中凍卵是最受爭議的一項。這些公司補助女姓員工凍卵,最高可以補助到兩萬美元。